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三天变一小时!淮阴不动产登记开启“暖春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5-03-11 10:46  来源:淮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淮阴分局  字号:[ ]

  春意渐浓,万物复苏。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淮阴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以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为市民送上了一份“暖春礼包”——“一窗办理”服务正式上线,将原本需要3天的登记流程压缩至1小时,彻底打破群众“多头跑、重复跑”的痛点。这一改革不仅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更是政府部门践行“为民服务”初心的生动实践。正如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李超杰所言:“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改革的刀刃就要指向哪里。” 

    

     

  一、破局之问:为何要推行“一窗办理”? 

  群众痛点倒逼改革。“以前办过户,得跑住建、税务、登记三个部门,材料重复提交,流程走一圈至少三天。”市民王女士的抱怨道出了改革前的普遍困境。据统计,2023年淮阴区不动产登记业务平均办理时长3.2个工作日,材料重复提交率达60%以上。部门间数据壁垒高筑、信息孤岛林立,群众办事“多头跑”成为常态。 

  优化营商环境势在必行。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不动产登记效率直接影响企业投资信心。2023年淮阴区招商引资数据显示,因产权登记周期长导致的项目延期占比达15%。改革不仅是民生所向,更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政策导向下的创新探索。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目标。淮阴区以政策为指引,率先打破部门藩篱,探索跨部门协作新模式,成为全省“放管服”改革的标杆案例。 

     

  二、改革之道:如何实现“三天变一小时”? 

  流程再造,从“单线程串联”到“提位并联”。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部门壁垒。住建、税务、不动产登记三部门联合成立专班,将原先分散的“交易核税登记”串联流程整合为“一件事”并联办理。通过共享系统端口,实现数据实时调取,群众仅需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完成全部流程。 

  技术赋能,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依托“互联网+不动产”平台,三部门打通了业务系统间的数据接口,建立“一表申请、多方共享”机制。例如,房产交易合同信息可自动推送至税务部门核税,核税结果即时回传至登记系统,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服务升级,窗口人员变身“全科医生”。“过去我只懂登记业务,现在连核税政策也能解答了。”窗口工作人员张蕾说。通过“全科+专科”培训模式,所有人员需掌握跨部门业务知识,并履行“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与“限时办结”制度,确保群众“进一扇门、问一个人、办所有事”。 

     

  三、成效之变:群众满意就是最好答卷! 

  效能提升,从“马拉松”到“百米冲刺”。数据显示,改革后不动产登记平均办理时长压缩至1.2小时,材料提交量减少70%,群众跑动次数从45次减为1次。二手房卖家陈先生感慨:“上午提交材料,快的话下午就拿到新证,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口碑升级,满意度跃升95%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群众对“一窗办理”满意度达95%,较改革前提升了32个百分点。市民赵女士特意送来锦旗:“服务暖心,效率惊人!”某地产公司项目经理刘先生算了一笔账:“过去项目从拿地到办证需2个月,现在缩短至15天,资金周转效率提升30% 

      

  四、未来之路:改革没有终点! 

  “一窗办理”只是起点。据不动产中心副主任李超杰介绍,下一步将推出两大升级举措: 

  一是拓展“互联网+中介”联动过户。积极响应省厅、市局要求,不断探索不动产登记与中介合作机制,开辟“便民通道”,实现交易、登记无缝衔接,预计可再压缩办理时间30% 

  二是打造“可视化地籍”查询新模式。依托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群众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宗地信息、产权状态,无需再“跑腿查档”。“我们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李超杰的承诺,道出了淮阴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政务改革的坚定决心。 

  3天到1小时,数字之变的背后,是淮阴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更是“人民至上”理念的深刻践行。这场“暖春加速度”不仅跑出了政务服务的标杆,更跑进了群众的心坎里,未来,淮阴将继续以改革破题,用创新作答,书写更多“为民服务”的暖心篇章!(淮阴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