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在线访谈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行风热线2021年8月
文字实录
        
正序     倒序
[主持人]:有害生物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请介绍一下林业有害生物的概念。
[朱海波副局长]:林业有害生物是对林木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微生物等,包括害虫、病害、害鼠和有害植物。林木病害是健康林木受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侵染危害,造成树木生理机能、组织结构以及外部形态上发生病理变化。林木虫害是指林木的叶片、树干或树根等部位被害虫取食危害。最常见的害虫是昆虫。昆虫的成虫有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2021-8-23 9:01:12]
[主持人]:有害生物是如何危害林业健康和生态安全的呢?请帮助我们介绍一下。
[朱海波副局长]:好的,主持人。害虫可以直接取食树木的叶、花、果、种子,使树木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伤害,甚至缺失。有些害虫钻蛀到木材里,降低了木材的经济价值。还有些害虫,比如蚜虫、天牛等害虫在直接危害树木时,还能传染缩叶病、疯枝病、松材线虫病等。病菌也能危害树木。有害生物危害,造成了树木的木材、果实等林产品产量、品质和价格降低,这是直接经济危害。
另一方面,有害生物还会造成生态危害。夏季是树木生长的季节,应该是树叶茂密,如果林业病、虫大量发生,会吃光树叶或造成树木死亡,破坏了国土绿化成果和自然风景,危害生态和环境,属于社会影响和生态方面的危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脆弱地区,这些地方一般都是高山陡峭、地势险峻的地方,绿化造林很困难,如果这些重要地方的绿化树木大量受害死亡,会严重威胁当地生态安全。 [2021-8-23 9:05:56]
[主持人]:请问全市有哪些林业有害生物?
[朱海波副局长]:根据最新的普查结果,全市有300多种林业有害生物,其中主要有害生物有17种(类),具体是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松毛虫、杨小舟蛾、杨扇舟蛾、黄刺蛾、扁刺蛾、方翅网蝽、草履蚧、日本龟蜡蚧、星天牛、松墨天牛、重阳木锦斑蛾、黄杨斑蛾、尺蠖、杨树黑斑病、溃疡病、加拿大一枝黄花等。这些有害生物包括了本地的、外来地的有害生物,也包括了平原、山区不同生境的有害生物,还有城市、乡村不同绿化区域的有害生物。
目前,本地最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有3种(类),分别是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杨树病虫害,能造成生物灾害,威胁林业健康和生态安全,全市每年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开展防控工作。 [2021-8-23 9:12:37]
[主持人]:听众可能不太了解松材线虫病,可以介绍一下松材线虫病危害吗?
[朱海波副局长]:好的,主持人。松材线虫病是专门毁害松树的病害,健康松树感染后很快死亡,而且是传染病,是国际植物检疫对象,称为松树癌症,目前科研上没有找到治愈方法。在市区云台山发生,涉及19个街道、林场单位,防控工作面广量大。我们前面介绍过,松材线虫病是传染病。因此,该病害的疫情传播扩散危险一直存在,既有媒介害虫在山林内自然扩散,也要防止生产活动中,有人运输疫木导致人为传播扩散。近几年,我们采取清理病死松树、粉碎销毁疫木,减少疫病传染源,控制疫病自然传播。我们开展检疫执法行动,防止运输和使用疫木,控制人为扩散。2018、2019两年,我们应用南京林业大学防治专利,在连岛、北固山等地方飞机防治。2019-2021年我们实施了省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研究和推广松材线虫病疫情除治技术。全市通过销毁疫木、扑灭病源、注射预防、诱杀媒介害虫、释放天敌、松林抚育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暴发的态势。目前,总体上处于低发病率,减轻危害损失。 [2021-8-23 9:13:10]
[主持人]:我们对美国白蛾了解多一些,甚至在我们小区里绿化树木上见过。请问现在美国白蛾危害和防控情况怎样?
[朱海波副局长]:美国白蛾是外来有害生物,2010年秋季首次在我市发现美国白蛾疫情,目前全市各地都有虫情分布。美国白蛾是城市、农村地区共同发生的树木害虫,分布广、食性杂、繁殖能力强,容易暴发成灾,能把大面积树木叶片吃光,甚至还可以吃水稻、花生、豆角等作物叶子。而且美国白蛾的幼虫让人很不舒适、扰民,严重发生时,大量毛毛虫喜欢往居民家中爬行。美国白蛾在城区主要危害法桐、樱花、海棠等,在乡村主要危害杨树、榆树、桑树等绿化树种,一年危害三次,我们及时部署防控工作,加强虫情监测调查,在春、夏、秋季分别采取诱杀、人工剪除虫网、喷药、释放天敌等防治措施。近几年还在东海、灌云、灌南、赣榆等县区开展飞机洒药防治,每年投入近1000万元,防治作业面积达100万亩,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生物农药,有效地压制虫情灾害,把虫情控制在零星发生的程度。
我们积累了防控经验。包括:落实防控责任,加强防控检查督促;加强防控宣传,更广泛组织动员;全面排查虫情,确保监测不留盲区、不留死角;采取科学防控措施,有效压低虫口基数;城乡联动,部门齐抓共管,形成联防联控局面;专业队伍防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积极推行专业防治和社会化防治。
因为该虫繁殖能力强,所以,只要稍微放松,就很快积累大量害虫,会造成灾害。今后,我们要长期坚持不懈做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 [2021-8-23 9:17:48]
[主持人]:杨树在乡村平原地区广泛栽植,是我市重要的林业资源,杨树可能会遭受哪些有害生物危害?
[朱海波副局长]:主要杨树病虫害,包括杨树溃疡病、黑斑病、草履蚧、杨舟蛾等,都能严重危害杨树。全市杨树栽植面积大,绿色通道、农田林网、村庄绿化等大多是杨树。杨树黑斑病叶片病害,杨树舟蛾是食叶害虫,都可以严重危害,导致正常生长的杨树失去叶片。这些杨树病虫害随着气候变化而爆发,一般干旱少雨年份杨树舟蛾成灾;雨水充沛年份早期落叶病严重,往往在8、9月份落叶。严重发生的年份,可以在夏秋季节大面积杨树叶子落光,甚至看到道路沿线延绵数公里的树木光秃,造成夏树冬景,严重破坏高速绿化的景观效应、生态效应。我们主要加强杨树病虫监测,发布预报警告,及时组织防治,特别加强交通沿线、农田林网、村庄绿化等重要地点喷药防治工作,做好杨树病虫害防灾减灾。 [2021-8-23 9:20:40]
[主持人]: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中,哪些行为会违反生态安全法规?
[朱海波副局长]:最常见的违法行为是违反林业检疫管理法规。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频繁,在苗木、木材、林产品、繁殖材料的运输过程中,可能会携带危险性有害生物,林业有害生物不断扩散,分布区域、危害范围、种类不断增加,特别是新入侵的有害生物,由于缺少天敌制衡,不断扩散增大危害。
绿化工程施工单位、绿化苗圃、森林经营单位等林业生产单位,木材流通及木材制品加工经营单位,这些单位或个人在买卖、运输绿化苗木或者松木及其制品时,如果不遵守林业检疫法律,不到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申报,不办理检疫检验证书,不经过检疫检查和除害处理,就可能携带危险的林业病虫,会传播疫情,造成生态危害。 [2021-8-23 9:25:18]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林业检疫法规。
[朱海波副局长]:林业植物检疫以法律为依据,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对生产和流通中特定的林业植物和产品采取禁止和限制措施,防止人为传播这些危险的病虫杂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保障生物安全。植物检疫主要任务是防止外来危险性病虫入侵,防止本地危险性病虫外传,防止国内植物检疫对象扩散,保障植物性商品正常流通。
必须经过检疫才允许调运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包括: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木材、木质包装材料等。也包括根据疫情应施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的包装材料、运输工具、土壤等。 [2021-8-23 9:28:47]
[主持人]:请问如何申报检疫?
[朱海波副局长]:《植物检疫条例》第十条规定,调运必须经过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的,调入单位必须事先向所在地的县区林业检疫机构申报;调出单位必须向所在地的植物检疫机构申请检疫。对调入的植物和植物产品,调入单位所在地林业检疫机构应当查验检疫证书,必要时可以复检。
这条规定的意思是,企业、个人准备往外地调运林业产品时,需要及时到当地县区林业检疫机构申报,林业检疫员按照程序,开展现场检查检验,采取必要的除害处理措施,检疫合格后签发检验证书,在领取林业检疫证书后,才可以往外地运输林业产品。
目前各县区的林业主管部门都正常开展林业植物检疫业务,相关企业、个人可以到所在县、区(功能板块除外)申报办理。 [2021-8-23 9:30:28]
[主持人]:经常听到“湿地”这样一个词,能否请您给我们科普一下什么是湿地?以及湿地保护的由来及湿地保护有哪些意义?
[朱海波副局长]:好的,主持人。中国政府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同时指定了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等6处国际重要湿地,从此正式开启了湿地保护历程。湿地的定义有很多种,目前采用的是“湿地公约”中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地等人工湿地。湿地保护政治站位高,意义重大且深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福祉。 [2021-8-23 9:23:52]
[主持人]:国家对湿地保护实行什么样的原则或者方针?资源局具体承担着什么样的湿地保护职能以及有怎样的湿地保护目标?
[朱海波副局长]:国家对湿地实行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湿地保护工作比较复杂,涉及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资源局主要负责全市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具体工作包括: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2021年确定的全市湿地保护目标是湿地保有量不变,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至54.5%,完成湿地修复2000亩,建设1处小微湿地。 [2021-8-23 9:32:27]
[主持人]:在十三五期间,建立了怎样的湿地保护体系,湿地方面取得了哪些保护成就?
[朱海波副局长]: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东海西双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1处;新增江苏临洪河口、灌南硕项湖、灌云潮河湾等省级湿地公园3处;建成赣榆宋庄、赣榆青口河口、赣榆龙王河、赣榆石桥、赣榆海头、灌南柴米河、灌云车轴河、东海乌龙-临洪河等湿地保护小区19处,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由46.1%提升至54.3%;出台了国内首部保护滨海湿地的地方性法规《连云港市滨海湿地保护条例》,累计修复湿地达26484亩,累计投入湿地保护资金超100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全部纳入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滨海湿地及内陆湖泊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2021-8-23 9:36:01]
[主持人]:湿地的保护处在哪一阶段?可不可以利用?湿地用途方面有哪些管制机制?
[朱海波副局长]:湿地保护处于全面保护分级管理阶段,全面保护不是极端的保护,可以进行合理的利用。湿地用途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确定各类湿地功能,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禁止擅自征收、占用国家和地方重要湿地,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一般湿地,但这种利用要在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以内,且不能改变湿地的性质。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已侵占的要限期予以恢复,禁止开Ƒ围ƛ垦、填埋、排干湿地,禁止永久性截断湿地水源,禁止向湿地超标排放污染物,禁止对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鱼类洄游通道造成破坏,禁止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其他活动。 [2021-8-23 9:39:43]
[主持人]:滨海湿地作为湿地的一种重要类型,在生态系统中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目前有哪些最新的管控政策?
[朱海波副局长]:滨海湿地(含沿海滩涂、河口、浅海、红树林、珊瑚礁等)是近海生物重要栖息繁殖地和鸟类迁徙中转站,是珍贵的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从2017年开始陆续出台了专门针对滨海湿地保护的法规和政策。2017年12月,《连云港市滨海湿地保护条例》正式出台,条例里边详细规定了滨海湿地保护的管控措施,对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利用和管理已实现有法可依;2018年7月印发了《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2018〕24号),是史上最严厉的管控措施,重点严控新增围填海造地,将湿地保护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统一安排,严格限制在生态脆弱敏感、自净能力弱的海域实施围填海行为,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2021-8-23 9:42:22]
[主持人]:从鸟类保护的角度看,连云港的滨海湿地对鸟类保护有什么作用,处于什么样的生态区位?
[朱海波副局长]:好的,主持人。滨海湿地对鸟类非常重要,主要是因为潮间带孕育着丰富的水生动物和底栖动物资源,为水鸟觅食、栖息提供场所,使其成为众多水鸟的家园。连云港滨海湿地生态区位优势明显,全球有9条主要的候鸟迁徙路线,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是9条路线中拥有的候鸟种类和数量最多,也是最拥挤的一条迁徙路线。连云港滨海湿地是这条迁徙路线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迁徙中转站和停歇地。 [2021-8-23 9:45:55]
[主持人]:水鸟的迁徙期是那一段时间?迁徙的水鸟主要有哪些种类?有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
[朱海波副局长]:一年迁徙两次,分别是3-5月份以及8-11月份;现在正是由北向南迁的时期,主要迁徙的类群是?鹬类,今年南迁以来,已记录迁徙的?鹬类已超20种,种群数量最大的主要是半蹼鹬、黑尾塍鹬、斑尾塍鹬、灰斑?、大滨鹬、红嘴鸥、白腰杓鹬、泽鹬等,整体鸟群的数量记录已超6万只。 其中半蹼鹬、白腰杓鹬、小青脚鹬等都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2021-8-23 9: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