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在线访谈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行风热线2019年7月
文字实录
        
正序     倒序
[主持人]:我市村庄绿化基本情况怎样?
[朱局长]:近年来,我市绿美乡村绿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林业局的精心指导下,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按照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目标,凝心聚力,务实创新,突出抓好绿化示范村创建,促进绿色惠民,生态宜居港城的高质发展。按照省级村庄绿美示范村和“三化”示范村建设标准,坚持科学规划,重点部署,积极实施,大力推进绿色美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全市共有1442个行政村,5153个自然村,其中:集聚提升类村庄1391个,特色保护类村庄348个,城郊融合类村庄43个,拆迁撤并类村庄659个,其他一般村庄2609个。截至目前.全市完成省级绿美示范村759个。2019年上半年已完成50个,比省级目标任务多4个。 [2019-7-23 9:01:05]
[主持人]:我市村庄绿化总体要求是什么?
[朱局长]:总体要求是:根据各村庄的自然、经济条件,充分利用宜林地、农民闲置地及公共零星隙地进行造林绿化,做到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应栽尽栽,实现村庄周围森林化、村内道路林荫化、村民庭院花果化、村中绿地景观化、河渠公路风景化、基本农田林网化。在适地适树、乔木为主的大原则下,尽可能多配置常绿或半常绿树种,提升村庄冬季“绿”量。引导村庄大力推广应用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造林,鼓励农户选择多品种、不同季相的林果花卉,支持发展庭院经济,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有机统一的发展之路,为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的目标奠定基础。 [2019-7-23 9:07:08]
[主持人]:村庄绿化建设原则有哪些?
[朱局长]:坚持“六统一”原则:统一选项、统一定点、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统一验收,打造一批能彰显连云港地域特色的绿化村庄。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村镇目标出发,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做到与周边大环境相协调的绿化格局。村庄绿化的规划设计要依据村庄总体规划,根据村庄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突出农村特色,展现田园风格,营造出自然、纯朴、优美的景观。
二是效益兼顾,体现特色。村庄绿化的总体功能目标要在突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的前提下,兼顾农民增收。结合庭院经济、一村一品,努力栽满庭院,栽足四旁,实现社会、生态和经济三个效益的共赢。
三是尊重民意,民主公开。村庄绿化规划或方案制定前应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尊重村民意愿,积极引导村民真正把村庄绿化工作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的绿化规划或方案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并应在显著位置予以公布。 [2019-7-23 9:15:07]
[主持人]:村庄绿化建设有哪些内容?
[朱局长]:1.森林生态示范村
Ƒ1ƛ村容村貌基础条件好,村干部重视村庄绿化工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村庄绿化工作在所在县(区)确实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各示范村栽有珍贵树种不少于3000株或人均不少于10株;村庄内珍贵树种占乔木树种的比例不低于50%,其中新造林中珍贵树种的比例不低于60%,绿化色彩配置合理,综合效益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2)村庄林木覆盖率:达35%以上。
(3)造林绿化:充分挖掘造林潜力,村内当年户均新植树木不少于15株,乔木树种株数占比达到70%以上。树种多样、搭配合理、用苗规范、林相整齐、密度适宜,所有常绿树种苗木必须全冠栽植,能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突出乡土特色,注重历史文化,积极保护原生树木和古树名木,着力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绿美乡村品牌。
(4)道路绿化:村内路幅宽度大于2米的所有道路两侧各栽1行以上(能宽则宽)高大乔木,主干道提倡一路一树,宜林地绿化率达到95%以上。
(5)水体绿化:村内江、河、湖、库、塘等水体沿岸(含斜坡)各栽1行以上(能宽则宽)耐水性能好、乔灌搭配的林带,水体宜林地绿化率达95%以上。
(6)庄台绿化:坚持适地适树、美观实用的原则,做到见缝插绿,绿树成荫,有条件的村民住宅建成绿化景观庭院,大力推广栽植具有经济和观赏功能的果树,比如桃、梨、桂花等,创建“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村民的家前屋后常年保持栽有15棵以上树木。 
(7)公共绿地:有较高水平和品位的景观公共绿地,能提供村民开展休闲和健身活动,单体规模大于300平方米;村庄内的公共零星隙地绿化率达到90%以上。 
(8)围村林带:围村林建设应与周边的农田、水体、道路、山体等有机相融,体现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其中高速公路沿线的村庄,在高速公路迎面一侧必须建有防护林带。
(9)农田林网: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
(10)林木管护:订立林木管护长效管理机制,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当年植树成活率达90%以上,往年林木保存率达85%以上 。近三年无重大破坏森林事件、森林火灾和重大森林病虫害发生。
2.绿美乡村示范村?
(1)自然村庄农户50户以上,村庄环境整治到位。村内当年户均新植树木不少于15株,乔木树种株数占比达到70%以上。各示范村栽有珍贵树种不少于3000株或人均不少于10株;村庄内珍贵树种占乔木树种的比例不低于50%,其中新造林中珍贵树种的比例不低于60%。
(2)村庄整体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其中宜林地绿化率达到95%以上。
(3)村民家前屋后绿化。家前屋后要选择适宜的经济林果、高大乔木造林,以珍贵用材树种、乡土树(竹)种为主,有空间条件的村民家前屋后常年保持栽有15株以上树木。
(4)进村道路绿化、水系林网和农田林网建设。进村道路两侧、周边水系沿岸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防护林带建设因地制宜、宜宽则宽,原则上每侧不少于2行。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
(5)围村林带和公共绿地。有建设条件的或整体绿化覆盖率不高的村庄应建设围村林带,围村林带建设要因地制宜、宜宽则宽,平均宽度要在10米以上,并促持有3行以上高大乔木,有条件的村庄还应积极开展公共绿地建设。
(6)树种选择和配置。在一个行政村村域范围内,主栽乔木树种原则上要求达到10种以上,珍贵用材树种、优良乡土树种所占面积比例不低于50%。要实行乔、灌、草、花、藤合理搭配,乔木为主,形成一定景观效果。 [2019-7-23 9:20:03]
[主持人]: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朱局长]:我市村庄绿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整体推进不够平衡。近几年来,全市村庄绿化的整体发展水平在提高,但是县区之间的推进速度和绿化质量不平衡,往往是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绿化意识强、积极性高的村发展较快、绿化效果好。二是管护脱节现象存在。有些村庄绿化起步阶段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但随后的管护工作不能及时跟进,客观上影响了绿化的质量和效果。三是绿化档次还需提高。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绿化的档次和标准不够高。有的村树种单调,布局单一,缺乏宜种的乡土树种,没有地方特色。有的村只注重人行道路、街巷等公共场所的绿化,忽视了房前屋后及其他空闲地带的绿化,与绿色全覆盖的要求还有距离,需要继续在巩固提高绿化效果上下功夫。
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改变村民的“各扫门前雪”观念,让村民积极参与到该项工作中,提高村民自觉管护苗木意识。二是做到种植完全因地制宜,严格按照适地适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要求,不占用农田,打造“小果园”等“微田园”。三是完善长效机制,专人专管,发展村民自觉成为苗木管护“专家”,及时补植补种,积极管理苗木的生长,清除杂草、防虫防害,提高苗木的保存率。 [2019-7-23 9:33:44]
[主持人]:我市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朱局长]:1. 强化组织领导,推动全民参与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庄绿化工作,出台了《2019年度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项目》及《2019年度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项目考核办法》,将提升村容村貌,指导创建村庄开展绿化工作;提升村庄规划和设计,完成49个示范村村庄规划,并符合多规合一的工作列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和绩效考核内容之一。各县区都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项目指挥部,明确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重申考核责任机制,合力推进绿化示范村建设工作。借助 “国家文明城市”、 “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的浓烈氛围,广泛开展宣传发动,组织党员干部参加义务植树,形成全民参与共建的良好氛围。
2. 制定科学规划,提升绿化品位
坚持绿化、美化、文化结合,绿地、林地、湿地同建,经济、生态、景观效益兼顾的原则,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图纸”的要求,对照省级“三化”、“绿化”示范村建设标准,将规划落实到年度造林计划,落实到造林地点。具体工作中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村庄绿化与“三化”相结合。大力推进珍贵化树种进乡入村活动,通过大力发展乡土树种,广栽特色经济林果,改善了栽植红叶李、女贞占绝对地位的状况,加大了广玉兰、桂花、榉树、樱花、海棠等树种的搭配使用,丰富了树种的多样性,做到错落有致、四季有景、各具特色,进一步美化了村庄。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先易后难顺序推进的原则,优先搞好农户住的庄台范围内的绿化,着力抓好村庄内的路、沟、渠等绿化大框架的打造,逐步向外围推开。二是村庄绿化与重点项目相结合。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村际干线”绿化要求,在镇与镇、村与村之间打造高标准的绿色通道,建成了展示新农村形象的新窗口。三是村庄绿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着力村庄绿化与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明乡镇、康居村庄等创建有机结合,优先将环境整治到位、绿化基础好、干群积极性高的村纳入创建范围,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奖代补。
3.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典型带动
为全面推进村庄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坚持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一是大力推进村庄沟塘绿化。坚持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与县重点工程相结合,将环境综合整治、沟塘整治与村庄绿化相结合,做到沟塘整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公共零星隙地全部绿化到位,实现水清、岸绿、景美。二是大力推进道路绿化。围绕提升村庄绿化新形象,严格按照绿色通道建设的标准和要求,突出抓好镇村主干道和村庄内道路两侧的绿化,进一步构建路畅、景美的绿色走廊。三是大力推进庭院绿化。动员村民见缝插绿,利用家前屋后空地,栽植桃树、梨树、柿树、石榴、葡萄等经济林果,栽植桂花、楝树、迎春花、美人蕉等,提高绿化景观效果,彰显村庄绿化特色,做到乔、灌、草结合,增加产出效益,着力营造自然舒适的人居环境。
4.多方筹集资金,创新投入机制
村庄绿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渠道加力。资金保障上,专款专用上级绿化专项补助资金,将绿色江苏建设项目资金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苗木采购,其它统筹资金推出以奖代补政策,鼓励支持绿化成效突出的村,有效加快了村庄绿化建设步伐。此外,为了持续推进村庄绿化,全市上下积极创新,调动诸多力量参与其中。一是鼓励绿化积极性高、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庄自筹部分资金推进绿化;对绿化积极性高但经济条件差的村,则采取“县区里出苗、村里出力”的方式推进村庄绿化。二是尝试将精准扶贫脱贫、“双城同创”和村庄绿化有效结合,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5.落实管护责任,巩固绿化成果
实施期间,县区林业技术人员分工到村,严格把好苗木和栽植质量关,及时解决村庄绿化中的技术难题,确保了村庄绿化顺利进行。同时积极探索专职养护与义务管护相结合的路子,与村级专职养护人签订《村庄绿化管护合同》,鼓励镇村成立村庄绿化管护专业队伍,健全村规民约,落实管护资金,明确管护责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了新栽苗木的成活保存率。 [2019-7-23 9: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