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索引号: 014250019/2023-00003 文号: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23-05-31 组配分类: 地质灾害预报 有效期: 长 期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启东市2023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报告

 

 

 

启东市2023年地质灾害风险隐患

排查报告

 

 

 

 

 

 

 

 

 

 

 

 

 

 

 

 

启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〇二三年三月


 

 

启东市2023年地质灾害风险隐患

排查报告

 

 

项目负责

研究员级高工

报告编制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报告审核

正高级工程师

    

 

正高级工程师

 

 

 

 

 

 

 

 

 

 

 

 

 

 

 

 

启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〇二三年三月



................................................................................................................. 1

一、任务由来................................................................................................ 1

二、工作依据................................................................................................ 1

三、主要目的、任务.................................................................................... 2

第一章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3

一、地理位置................................................................................................ 3

二、气象、水文............................................................................................ 3

三、地形地貌................................................................................................ 4

四、地层岩性................................................................................................ 4

五、地质构造................................................................................................ 4

六、水文地质条件........................................................................................ 5

七、引发地质灾害的人类工程活动............................................................ 5

第二章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6

一、地质灾害类型........................................................................................ 6

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8

第三章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9

排查范围................................................................................................ 9

二、主要工作情况........................................................................................ 9

  结论与建议.................................................................................... 12

一、结论...................................................................................................... 12

建议...................................................................................................... 12

 

 



一、任务由来

为进一步查清启东地质灾害风险和隐患底数,全面掌握其动态变化,有效落实汛前各项防灾措施,夯实隐患点+风险区双管控管理基础,根据《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2023年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苏自然资函〔202319号)文件要求,查明启东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发生、发展规律,持续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基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和财产安全。启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新思想为指引,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为总目标,按照查严、查细、查实的原则,全面开展拉网式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作为启东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服务单位,在启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统一部署下,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力量,协助启东市及各乡镇开展全面排查工作,确保为2023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打好基础。

二、工作依据

(一)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1、《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2023年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苏自然资函〔202319号);

2、《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推进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应急厅〔20216号);

3、关于印发《地质地质灾害调查排查制度》等十项制度的通知(通自然资规发〔2020162号);

4、《江苏省地质灾害隐患点认定与核销管理暂行办法》(苏自然资规发〔20201号);

5、《地质灾害排查规范》(DZ/T 0284-2015);

6、《地质灾害灾情统计》(DZ/T 0269-2014);

7、《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DZ/T 0261-2014);

8、《城市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规范》(DD2008-03);

9、《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10、《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4号公告)。

(二)以往工作成果

1、《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8);

2、《江苏省地面沉降控制区划分方案》;

3、《南通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9);

4、《启东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启自然资规〔2022110号);

5、《南通市地面沉降监测项目技术总结报告》(南通市测绘院有限公司,2010年以来);

6、《南通市地面沉降监测项目启东市测量成果报告》(南通市测绘院有限公司,2010年以来);

7、《启东市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2022年度)》(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2022.12)。

三、主要目的、任务

(一)主要目的

1、通过对启东市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和地质灾害中高风险区段排查,健全启东市地质灾害隐患监控制度,防止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和降低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

2、通过对本次全面排查,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范,使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加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做到各级各相关部门责任清楚、任务明确、落实到位。

(二)主要任务

1、对前期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查明其动态变化特征,完善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及单点预案表等相关信息,对警示标志牌等进行查漏补缺。

2、对属于地质灾害范围的隐患点,严格按照地质灾害调查相关规范、要求开展详细调查工作,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环境条件、分布发育特征、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并评价其稳定性、险情等级,预测其发展趋势,结合各点的实际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3、对查实的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相关要求,针对本次排查制作专门的野外调查记录表格,在野外调查第一时间核实并完善调查表。按照相关要求逐一登记造册,及时纳入群测群防体系,落实两卡一案制定和发放。

 


 

第一章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一、地理位置

启东市位于江苏省东南端,长江入海口北岸。濒海临江,三面环水,形似半岛。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江海岸线178千米,可利用深水海岸线30公里,中深水长江海岸线20公里。南濒长江入海口北支,其中东段以江心为界,西段永隆沙与上海市崇明区接攘,崇启大桥与上海崇明岛相连;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1°25'40"121°54'30",北纬31°41'06"32°16'19"。全市陆地面积1233.86km2,含滩涂面积238.06km2。启东市地理位置图见图1-1

 

 

 

 

 

 

 

 

 

 

 

 

 

 

 

 

 

 

 

 

1-1 启东市地理位置图

二、气象、水文

评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温温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天气多变,秋季天高气爽,平均气压1016.5百帕,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水量1037.1mm,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高于35℃的日数为5天,最多日数为18天(1964年);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3.5m/s;年平均日照时数2073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22天。

夏季常风向东南风,冬季常风向西北风和偏北风,年均风速3.3m/s1949-1997年统计,本地区受台风影响110次,年均2.24次,台风风速一般8-10级,最大12级。主要气象灾害是强对流天气,产生雷雨大风、台风等。

启东境内水系发育、河流众多,长江为本区主干水系,长江北支从南缘东流入海,年径流量达9793亿立方米。启东全境有一、二级河19条,三级河49条,沿江沿海各河口由水闸控制,以利挡潮、排涝和农田灌溉。评估区江海岸线长约120km。陆地与浅海过渡带为滩涂,滩涂沿海岸呈北北西向带状分布,其宽度一般在1~4km,滩面平缓,坡降还不到千分之一。

三、地形地貌

启东市为冲海积、海积平原地貌,地势平坦,沟河纵横,属沿海低平地区。微域地形略有起伏,西北向东南微倾,倒岸河为南北地貌的自然分野,河南高程(吴淞标高)3.64.6米,河北高程在5.16.1米,南北倾斜度约1/30000米。东西倾斜度约1/43500米。

四、地层岩性

1、前第四纪地层

按区域地层分区,本区属扬子地层区,广大地区被第四系覆盖,启东境内零星钻孔揭露,寅阳、普济分布侏罗纪火山岩、新港附近分布有古生界灰岩,吕四分布白垩系浦口组碎屑岩。

2、第四纪地层

启东地区晚新生代(中上新世-第四纪)沉积了厚度300~460m左右的疏松(松散)沉积物,其中第四系厚度290~320m,新近系盐城组厚度一般0~140m,局部大于200m,沉积物厚度分布由基底(基岩)起伏控制,吕四港地区钻孔揭示Q+N总厚度562.20m,盐城组厚度253.37m。可划分为下、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五、地质构造

区域构造属扬子陆块下扬子地块东段,评估区涉及南通苏州陷褶带和上海杭州台隆两个大的构造单元,以湖苏断裂为界,西北侧属于南通苏州陷褶带南通断块,东南侧属于上海杭州台隆启东断块。据区域资料,本区基底埋深4-5km,上部为元古代变质岩绿片岩系组成,盖层则由震旦系白垩系的各时代地层组成。基岩构造格架是由泥盆系下三叠统组成的北东向大体平行排列的褶皱和以北西向为主的断块作用形成的中生代断凸、断凹构成。主要的褶皱有南阳东部海域中生代断凹。区内断裂构造按其展布方向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三组。本区范围内未发现沿上述断裂有明显的地震活动。

六、水文地质条件

按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赋存介质和水力特征,启东市地下水以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松散岩类孔隙水可分为孔隙潜水和第承压含水层(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2010年前这段时间内,南通沿海水产养殖、纺织、印染等工业企业、乡镇水厂大量抽取地下水,开采井过分集中,开采总量过大,未能有效控制地下水位等原因,造成水质咸化、地面沉降等区内主要地质灾害。近年来,随着地下水控采措施及南通市引江区域供水工程的实施推进,启东各乡镇先后封停部分取水井,减少地下水开采,至2022年启东市第承压地下水水位逐年上升,目前上升速度渐缓,趋于稳定,沉降趋势变缓,部分区域抬升。

七、引发地质灾害的人类工程活动

引发地质灾害人类活动主要为地下水开采和工程建设。

启东全市开采深层地下水,受深层地下水开采影响,全市已发生一定程度的地面沉降。近年来启东大力发展沿江、沿海地区,沿江、沿海地区围垦成陆时间短,砂土层孔隙度大,地面负载引发地面沉降趋势明显,为地面沉降高易发区。

目前,启东市正处于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尤其是交通、城市建设工程遍及全市,特殊类土灾害多发生在人类工程活动量大的地区,突发性强,危害大。

 

 

 


 

第二章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一、地质灾害类型

启东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地面沉降和特殊类土(软土、砂土)灾害。

1、地面沉降

根据2021年《启东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显示,地面沉降易发区分布于启东市广大平原,总面积1471.92km2,其高易发区面积44.92km2,主要分布在吕四港镇北部和寅阳镇东部等地区,中心沉降速率超过5mm/a;中易发区面积925.78km2,主要分布于吕四港镇、合作镇、王鲍镇、汇龙镇、东海镇、惠萍镇、寅阳镇等地区,近5年地面沉降明显趋缓,年平均沉降速率小于2mm/a;其余地区为低易发区,面积501.22km2,主要分布在吕四港镇西南部、近海镇、海复镇东部、南阳镇东部、北新镇、启隆镇、寅阳镇中部等地区,近5年地面沉降明显趋缓,大部分地区地面出现上升。

据南通市测绘院监测资料显示启东市2018-2020年地面沉降全域呈上升趋势,上升中心位置位于北新镇、海复镇东部和惠萍镇南部沿江。2020-2022年地面沉降以下沉区为主,下沉区以启东城区、沿江沿海为中心,向四周减小,平均下沉量为-9.1mm,最大沉降量位于戤滧港口,沉降量37mm上升区以吕四镇西南与海门区交界处为中心,向四周减小,平均上升量为+1.0mm

2020-2022年监测成果对比南通市2019-2021年地面沉降InSAR监测成果显示,启东吕四港区域存在约10mm/a的沉降量,启东江海产业园存在最大约20mm/a的沉降量,启东寅阳镇东南部(圆陀角地区)存在最大约20mm/a的沉降量,这些区域为沿江、沿海建设区,多为吹填而成,周边工程建设,砂土层孔隙度大,地面负载,是引发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启东汇龙镇南部存在最大约20mm/a的沉降量,此区域是城市建设热点地区,工程建设可能是引发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2010-2022年,12年以来,启东市整体表现为西部上升、东部下沉状态,从近几年地表监测点高程变化情况下,启东市整体沉降状况较稳定,全域上升显著,沿江沿海重点建设地区仍为沉降中心。

地面沉降是地下土层被压缩变形后在地表的反映,其形成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定厚度压缩性较高的松散沉积物;二是长期强烈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可造成原有地貌形态发生变化,降低地面高程,逐步削弱天然抵御洪水的能力,还可能引起地表水系紊乱、农田渍灾、桥梁净空减小等次生灾害。差异性地面沉降还可能引发地裂缝灾害,使建筑设施等受损,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地面沉降是一种缓慢的压缩变形地质灾害,一般具有不可逆性,其危害将随时间延续而累积加重,因此重在预防。

2、特殊类土

1)软土

启东市50m以浅软土发育,全区均有分布,岩性主要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和淤泥,顶板埋深全区都较深,多大于15m,仅在吕四港镇东部、东海镇东南部、惠萍镇西南部、王鲍镇中部等地区小于20m;软土厚度在南阳镇中部、北新镇、启隆镇、吕四港镇西部、寅阳镇东部等地区小于15m,其余大部分地区厚度在15-25m之间。

软土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吕四港镇东部、南阳镇北部、王鲍镇、汇龙镇、惠萍镇、寅阳镇、东海镇东部等地区,面积499.22km2,顶板埋深小于10m,厚度大于7m或者顶板埋深10-20m,厚度大于12m;其余地区为低易发区,分布在吕四港镇西部、合作镇、海复镇、近海镇、南阳镇、北新镇、启隆镇等大部分地区,面积972.70km2,顶板埋深大于20m,厚度一般5-15m

软土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系数小,具触变性和不均匀性,工程地质性质差。工程建设中,如处理不当容易发生地基不均匀沉降、侧向滑动、基坑壁坍塌等地质灾害。

2)砂土

启东市50m以浅砂土发育,岩性主要为粉土、粉砂,顶板埋深全区都较浅,大部分地区在10m以浅,仅在海复镇东部、启隆镇东部等地区顶板埋深大于10m,砂土厚度较大,多大于20m,在吕四港镇西部、北新镇、启隆镇、南阳镇、近海镇、惠萍镇中部、寅阳镇东部等地区厚度超过30m

启东全区多为砂土中易发区,面积1459.93km2,顶板埋深小于10m,厚度一般20-40m;仅在海复镇和启隆镇东部地区有低易发区分布,面积11.99km2,顶板埋深大于10m

砂土的特点是沉积时代新、密实度低、饱水,工程建设中在地震和动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液化灾害,在进行基坑等地下工程开挖时,易发生涌水、涌砂及坑壁坍塌等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1、突发型地质灾害以特殊类土灾害类型为主,特殊类土灾害与地下工程防治措施有关,规模不定。

2、特殊类土灾害多发生在人类工程活动量大的地区,突发性强,危害大。

3、缓变型地质灾害主要以地面沉降为主。地面沉降是一种缓慢的压缩变形地质灾害,一般具不可逆性,一旦发生则难以完全恢复,严重时会影响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其造成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


 

第三章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一、排查范围

本次排查范围包括全市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和地质灾害中高风险区域。重点排查人员密集区、交通干道沿线、基础设施周边以及在建工地、工矿企业、水利工程、旅游景区(点)、学校医院等所在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及启东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及2022年度地面沉降监测资料确定的中高风险区段。

根据启东市往年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结合历年地质灾害、灾险情统计数据,启东历史上未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本次排查工作在做好全面拉网式排查的基础上,对启东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重点防治区及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江地区、启东汇龙镇南部等地面沉降量较大的区域,进行了重点排查。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工作安排

排查工作以启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为主,各街道、国土所工作人员配合,对全区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危险区域、危险部位和危险地段进行现场查看。排查工作主要分为工作准备阶段、现场调查阶段和资料成果整理分析三个阶段。

(二)工作内容

1、资料收集

收集启东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诱发因素的相关资料,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人类经济活动。

收集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资料,包括:历史上所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的时间、类型、规模、灾情和其调查、勘查、监测、治理及抢险、救灾等工作的资料。

收集有关社会、经济资料,包括:人口与经济状况、发展等基本数据,各类自然、人文资源及其开发状况与规划等。

收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规划和群测群防体系等减灾防灾资料。

收集启东市地质灾害风险普查、精细调查工作成果。

2、现场排查

现场排查工作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导,在地方地质灾害行业主管部门、街道工作人员和附近群众的配合下,重点走访人员密集区、交通干道沿线、基础设施周边以及在建工地、水利工程、工矿企业、旅游景区(点)、学校医院等所在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启东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及2022年度地面沉降监测资料确定的中高风险区段,进行地质灾害排查、核实。

(三)室内整理分析

采用边排查边整理的方法,对野外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完成资料汇编。报告编制过程中,充分征求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确保成果客观、全面、详实。

(四)完成工作量

本次排查工作专门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地质灾害排查的工作布署,制定质量保障措施,进行质量监督,指导各作业组的工作,对野外资料进行验收,保证野外工作质量符合有关要求。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野外调查工作涉及范围为对启东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重点防治区及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江地区、启东汇龙镇南部等地面沉降量较大的区域。野外重点调查共27处,拍摄照片789余张。调查过程中未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重点区域一览表见3-1

3-1 排查重点区域一览表

序号

调查点位置

1

北新镇南QD2201监测点周边

2

北新镇红阳老闸QD2202监测点周边

3

III81-032监测点周边

4

崇启大桥西侧QD2203AB)监测点周边

5

五滧闸QD2204AB)监测点

6

戤滧港闸周边

7

圆陀角恒大海上威尼斯及江海边

8

黄金海滩风景区QD2205监测点周边

9

东海镇海边QD2206监测点周边

10

东海镇海边QD2207AC)监测点周边

11

协兴港闸沿海堤QD2208监测点周边

12

江海产业园QD2209监测点周边

13

江海产业园QD2210监测点周边

14

东海镇兴垦村QD2211监测点周边

15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启东科研基地QD2212监测点周边

16

启东海复镇张謇垦牧文化遗址公园QD22013监测点周边

 

17

吕四港经济开发区沿海QD2214监测点周边

 

18

吕四矛家港大桥QD2215监测点周边

19

吕四滨海村QD2216监测点周边

20

吕四仙鱼小镇QD2217监测点周边

21

G345S433道路交叉口周边

22

启东气象局周边

23

G40G345交叉口周边

24

G40与宁启铁路交叉口周边

25

竖海小学周边

26

G40与吕北公路交叉口周边

27

吕四汽车客运站周边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根据启东市往年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结合历年地质灾害、灾险情统计数据,经认真排查和研讨,至2023224日止启东市区域内未发现地质灾害隐患。

二、建议

(一)近几年启东市整体沉降状况较稳定,全域上升显著,但沿江沿海重点建设地区仍为沉降中心,2020-2022年启东东部沿海、南部长江、汇龙镇南部地区地面沉降变化量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沿江、沿海多为吹填而成,大部分地区固结尚未完成,近些年沿江沿海为建设热点地区,建议在接下来时间内继续保持常态化监测,对建设热点地区和年均沉降量较大的中心区域,特别是吕四港镇、近海镇、东海镇、寅阳镇等沿海和沿江开发建设区域,仍需加密布置监测点,并适当增加观测频率,开展区域性的地面沉降监测。对启扬高速、沪陕高速、宁启铁路等重大交通干线以及江堤、海堤和重要仓储设备等建立日常变形监测机制,确保运营安全。

(二)80%以上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在汛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要认真落实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在重点防范期内,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应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易发区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城镇、学校、居民点、交通干线、旅游景区、重要工程等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三)进一步完善本行政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地要制定每个危险区(段)和隐患点的应急方案,明确预报预警方式、躲灾避险路线和自救互救方法,并落实到单位和人户。要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应急避险演练,确保一旦灾害发生,能高效有序地组织抢险救灾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建立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和应急专家队伍,保证一旦发生险(灾)情,能及时有效进行研判,迅速做好应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