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科学普及
如何识别汛期的一些常见地质灾害?
发布时间:2020-08-31 16:11  来源:溧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号:[ ]
  1、怎样识别可能的崩塌体?

  对于可能发生的崩塌体主要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特征进行识别。通常,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在宏观上有如下特征:

  (1)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弧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缝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具备了上述特征的坡体,即是可能发生的崩塌体。尤其当上部拉张裂缝不断扩展、加宽,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就会发生,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之中。

  2、怎样识别滑坡体是否稳定?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衣表迹象和特征,粗略地判断它的稳定性如何。

  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无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坍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

  (4) 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 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的滑坡一般情况下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不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体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3、泥石流形成一般情况下具备哪些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应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态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物有堆积场所。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错落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同成层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成。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