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优化天宁区营商环境,天宁分局着力打造“自然为宁”服务品牌,以群众感受、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倡导 “四线合一”工作法,通过放眼前线、深入一线、服务热线、守牢底线,从心出发,以线为媒,“四线成网”,密织经纬,兜牢群众期盼、兜牢绿水青山、兜牢安全底线,构建起高效便民、绿色安全的服务模式。
“自然为宁”,以现实需求为着力点,放眼“前线”。为实现空间治理、资源优配,促进要素高效流动和价值提升,今年以来,天宁分局探索资源补偿激励机制,经过政策梳理、问题分析、思路研究、调研学习、成果制定、机制建立等各环节精准发力,制定了《天宁区资源补偿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已于6月底通过天宁区深改会审议,将进一步提升天宁区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为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加大产业发展的用地保障力度,天宁中心所提出土地整备“百千万”计划,重点针对可开发建设空间进行研究,分析可实施性强、有明确用地意向、亟待更新和开发的片区和地块,摸清并协调好土地整备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自然为宁”,以服务基层为出发点,深入“一线”。消除部门本位思想,打破“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多做“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华电江苏常州郑陆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升压站一期工程,因其建设内容主要为设备舱、变压器等配套构筑物及设施设备,建筑面积为0,但根据省重大项目年度考核要求,需及时取得施工许可证作为开工凭证。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今年6月,天宁分局主动牵头,协同天宁区发改局、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与市住建审图中心,多次会商沟通,决定创新思路,准予发证,这也是天宁分局首次为构筑物基础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自然为宁”,以群众满意为立足点,服务“热线”。打好服务先手牌,天宁分局对全区项目整体考量、全盘优化。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现和平三路与东青路交叉口地下管线埋深较浅,需要调整道路地坪标高来避免二次开挖道路,但这将使周边多宗重点工业项目地块标高受到影响。为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天宁分局第一时间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市规划设计院到开发区现场办公,就出入口交通组织、地块内管线衔接、地块间高差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合理确定周边地块规划标高。同时,天宁中心所开启“交地即发证”常态化审批模式,立足于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以“靠前服务、全程服务、专员服务”三大服务措施,及时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确保项目稳步推进,截至7月,已保障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交地即发证。
“自然为宁”,以耕地保护为落脚点,守牢“底线”。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天宁分局党委坚持党建业务相融合,建立“党建+田(林)长制”,并作为分局党委“书记项目”,筑牢耕地林地“保护网”。一方面,分局构建了“人防+技防,图数对应,塔田(林)对应”的云监管平台,形成“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工作机制,提升了执法监管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深入宣传,发动群众,落实省厅《关于开展“耕地保护进万村”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相关要求,通过张贴海报标语、发放问答手册、设立标语牌警示牌等形式,开展多渠道立体式宣传。6月底,分局举办了天宁区自然资源法规政策培训班,邀请天宁区各板块自然资源分管同志,各村党支部书记、网格员等70余人参加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了培训学员对耕地保护工作的认识,推动形成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牵紧每根线,细织每缕丝,天宁分局将加快构建重大项目服务保障体系,以高效的内部横向协同、顺畅的外部纵向联动,不断推动“自然为宁”服务品牌持续深化,服务内涵持续拓展,以优质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钱焱 周碧云 贾璐)

(图为江苏迈高精工技术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送来锦旗,对天宁分局在高端医疗装备及储能智能冷却系统制造项目前期审批阶段给与的大力支持服务工作表示高度认可和感谢。)